G20峰會剛剛在杭州閉幕,這個由世界上20大經濟體領導人參與的會議在極大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經濟未來的走向。而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召開的“習奧會”更堪稱重中之重。而與以往峰會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的問題也進入了兩國高層的視野之中,成為了全球議題。那么,作為全球最大電解鋁生產國的中國,要如何化解這個棘手的問題呢?而去產能之后的的電解鋁產業,前路又在何方?
“野蠻生長”的電解鋁產能
我國電解鋁業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國初期,1955年電解鋁產量僅為2.07萬噸,1960年產量為12.06萬噸,此后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廣泛開展和國家優先發展鋁的號召下,電解鋁產能進入了快速提升期,電解鋁廠遍地開花,到2003年,我國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國。截至2015年,我國電解鋁產量達到了3141萬噸,占據全球的一半。
14734119773804.jpg
但與此同時,電解鋁過剩的問題也日漸嚴重了起來。僅據2013年數據統計,全國電解鋁產能利用率僅為68.9%,產能利用率已經低于70%,屬于嚴重過剩。考慮到2014年有400萬噸的新增產能,實際情況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壞。
但是諷刺的是,即使我國電解鋁產業已經進入過剩狀態,我國的高端用鋁仍然大量依賴進口。換言之,我國的電解鋁廠仍然用自身落后的大量產能在中低端產品區域“自相殘殺”,以電價作為決定競爭成敗的唯一因素。如此競爭方式帶來的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據統計,我國的鋁土礦存量在世界上并不占優勢,而且高品質鋁土礦不多,如此情況導致電解鋁廠大量依賴進口鋁土礦。一旦國際形勢有變,鋁土礦來源斷絕的話,全國的電解鋁廠將進入“斷奶”狀態,影響之大不敢想象。
電解鋁產能過剩帶來的影響是極壞的。首先,造成大量社會財富的浪費。按2013年數據統計,全國大概有1000萬閑置的電解鋁產能,保守估計因此造成的閑置資產有1200億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其次,產能過剩造成了電解鋁廠的惡性競爭。由于電力成本占電解鋁成本的一半左右,一些鋁廠為壓低成本,私自違規建設電廠以謀求生存,不但違反法律法規,還造成了市場電解鋁價格繼續走低。第三,由于電解鋁價格的走低,一些無法壓低成本的廠家在來自地方政府和自身的壓力下,以虧損狀態繼續生產。以上三點使目前國內的電解鋁產業以一種十分不健康的狀態繼續生產,價格也是一瀉千里,電解鋁廠老板的日子苦不堪言。
去產能,談何容易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要解決電解鋁產能過剩的問題很簡單,只要把一些落后不健康的產能淘汰就可以了。但事實上,正是這個“簡單”的方法在實施上遇到了最多的困難。
14734120058996.jpg
1.電解鋁企業對于鋁的發展仍留有希望。目前鋁行業仍然有不少的增長點,例如交通運輸業,航空航天業等,這就令一些電解鋁企業一直懷抱希望,等待機會“咸魚翻身”,所以一直遲遲不愿退出。
2.雖然去產能之風愈演愈烈,但是相比在鋼鐵行業的大刀闊斧,國家在電解鋁行業的去產能措施卻顯得縮手縮腳,行政力度也僅限于對電價補貼的調低,并未采取強制措施退出落后產能。所以這又導致了第三點的出現。
3.政府對地方經濟微觀上的大量干預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特色。而利用投資帶動經濟增長以GDP論英雄的思想在地方政府領導者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在這種先決條件下,電解鋁行業由于投資題量大,繳稅較多,提供就業機會多等原因,在中西部地區往往被視為一個地區的支柱產業,即使這個支柱產業經營早已無以為繼,為了保證地區經濟不垮臺,政府也往往協調電廠和銀行等相關機構,最大限度保證電解鋁廠運轉。這就形成了鋁廠虧損嚴重,電廠壞賬堆積如山,但鋁廠仍然運行的有趣現象。這種行政手段蓋過市場調節的行為可謂是“中國特色”。
國家領導人能否救電解鋁于水火之中
104370937_副本.jpg
如此多的電解鋁產量光靠國內需求是遠遠無法消化的,因此國外市場就成為大量電解鋁的出口。而市場上大量廉價電解鋁的出現對其他國家的電解鋁產業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使國際市場秩序十分惡劣。因而電解鋁產能過剩這個國內的問題也成功上升到國際層面,并得到了最高領導人的關注。此次中美“習奧會”中,雙方都意識到電解鋁產能過剩已經上升至全球性的問題,需要進行全球合作。希望在如此高級別的國際合作下,電解鋁去產能進程能夠獲得更多的前進動力。
同時,在加快去產能的同時,國家級別的合作可能會對電解鋁產業“往上走”提供幫助,其實在高端用鋁領域,我國還有很大的需求缺口,只不過電解鋁廠不注重自身技術的提升,只注重在成本壓縮方面“各出奇招”,才會出現如此現象。國際合作有利于將目前國內過剩產能優化升級,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同時將落后的產能向經濟落后國家轉移。
電解鋁行業從未像今天一樣受到如此多的關注。相信通過國家機器的運轉,我國死氣沉沉的電解鋁行業能夠借此契機觸底反彈,為中國,為世界作出其應有的貢獻。